新聞中心NEWS CENTER
為環境監測工作提供軟硬結合、管控一體的成套設備及整體解決方案!【摘要】
近日,生態環境部發布《排污單位污染物排放口監測點位設置 技術規范》(HJ 1405—2024)。作為全國首個統一固定污染源廢氣/污水排放口監測點位設置的行業標準,其將于2027年1月1日正式實施。作為環境監測儀器研發企業,明華電子結合標準核心變化與現行規范的差異,梳理標準核心內容,助力企業提前布局合規之路。
一 “前4后2”取代“前6后3”,監測更靈活。
新標準對固定污染源排放口監測斷面的位置進行了優化調整,要求距離氣流方向上游彎頭、閥門、變徑管≥4倍煙道直徑,下游距離上述部件≥2倍煙道直徑。這一調整相較于“前6后3”要求,降低了排污單位管路的施工難度,顯著提升了現場采樣監測工作的安全性與可操作性。
當現場條件無法滿足“前4后2”要求時,應盡可能選擇流速相對均方差 σr≤0.15的穩定監測斷面并避開渦流區。
二 監測孔設置規范化,覆蓋多場景需求。
1、孔徑要求
2、開孔位置及數量
三 防護要求升級,細化關鍵參數與安裝規范。
1、高度門檻
監測斷面距墜落基準面≥2m時,需建設永久性、安全穩固的工作平臺;≥1.2m時的所有敞開邊緣應設置防護欄桿。
2、平臺尺寸
平臺長度需≥2m,寬度根據煙道直徑大小設置:
3、位置規范
除水平煙道頂部開孔外,平臺應設于監測孔正下方1.2~1.3m處,確保采樣便捷性。
4、安全間隙與安裝
5、梯架設置
四 標準實施安排
GB 5468-91《鍋爐煙塵測試方法》(3.4、3.5條款)
GB/T 16157-1996《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》(4.2.1~4.2.3條款)
HJ/T 373-2007《固定污染源監測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技術規范(試行)》(4.4.3前三段、5.4.2條款)
HJ/T 397-2007《固定源廢氣監測技術規范》(5.1、5.2.1條款)
HJ 75-2017《固定污染源煙氣(SO2、NOx、顆粒物)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》(7.1.1、7.1.2.1~7.1.2.4條款)
HJ 836-2017《固定污染源廢氣 低濃度顆粒物的測定 重量法》(7.1條款)
HJ 916-2017《環境二噁英類監測技術規范》(5.3.2、5.3.3條款)
HJ 1405-2024的實施將進一步規范固定污染源監測點位設置,提升監測數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。明華電子將持續關注標準動態,不斷優化儀器精度與場景適配性,以性能升級匹配新標準要求,助力環境監測行業高質量發展。
版權所有 ? 2021 青島明華電子儀器有限公司 Al Rights Reseved 備案號:魯ICP備09078030號-1 Sitemap.xml 管理登陸 技術支持:化工儀器網